產品列表 / products
在谷物倉庫、食品加工廠、海關檢驗口岸,有一種儀器正默默守護著我們的餐桌安全 —— 它能精準捕捉糧食、堅果、飼料中潛藏的 “隱形殺手",這類 “殺手" 便是真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代謝物 —— 真菌毒素。而專門用于檢測這類毒素的核心設備,就是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。作為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的關鍵一環,它憑借對微量毒素的高靈敏度識別能力,成為防范真菌毒素污染的 “第一道防線"。
一、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定義:什么是真菌毒素檢測儀?
真菌毒素是霉菌(如黃曲霉菌、赭曲霉菌、鐮刀菌等)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,具有強毒性、致癌性、致畸性等危害,且廣泛污染谷物、堅果、水果、飼料等各類動植物產品。真菌毒素檢測儀則是基于免疫學、色譜學、分子生物學等原理,對樣品中特定真菌毒素(如黃曲a霉素 B1、嘔吐毒素、赭曲霉素 A 等)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專用儀器。
與通用型檢測設備不同,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核心特點是高特異性與高靈敏度—— 真菌毒素在樣品中含量極低(通常以微克 / 千克甚至納克 / 千克計),且常與復雜基質混合,儀器需精準區分毒素與干擾物質,實現 “微量檢出、精準量化",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撐。
二、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工作原理:捕捉 “隱形毒素" 的技術邏輯
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工作原理隨檢測技術迭代不斷豐富,目前主流技術可分為免疫檢測法、色譜檢測法及聯用技術三大類,不同原理適配不同檢測場景需求。
(一)免疫檢測法:基于 “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" 的快速篩查
免疫檢測法是基層實驗室和現場篩查的技術,核心原理是利用抗原(真菌毒素)與特異性抗體的專屬結合特性實現檢測,常見的有酶聯免疫法(ELISA)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。
在酶聯免疫法檢測中,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本質是專用酶標分析儀的衍生機型:將已知的真菌毒素抗原固定在微孔板上,加入待檢樣品與特異性抗體,樣品中的毒素會與板上抗原競爭結合抗體;隨后加入酶標記的二抗與底物,酶催化底物產生顏色反應,毒素含量越高,顏色越淺。儀器通過檢測吸光度變化,依據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中毒素的濃度,檢測限可達 0.1μg/kg~1μg/kg,適合批量樣品快速篩查。
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則更偏向現場快速檢測:試紙條內置膠體金標記的抗體,待檢樣品滴加后,毒素與膠體金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,隨層析液移動至檢測線時,會競爭性抑制抗體與固定抗原的結合。儀器(膠體金讀數儀)通過掃描檢測線與質控線的顏色強度比值,快速判斷毒素是否超標,全程僅需 10~30 分鐘,且無需復雜前處理。
(二)色譜檢測法:基于 “分離 - 識別" 的精準定量
色譜法是實驗室精準定量的核心技術,通過將樣品中復雜基質與毒素分離后再檢測,準確性遠高于免疫法,主流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和氣相色譜法(GC)。
以應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法為例,儀器工作流程分為三步:首先通過提取、凈化(如免疫親和柱凈化)處理樣品,去除雜質干擾;隨后將凈化液注入色譜柱,利用毒素與固定相、流動相的作用力差異實現分離;最后通過檢測器(紫外檢測器、熒光檢測器等)捕捉毒素的光學信號,信號強度與毒素濃度成正比,檢測限可低至0.01μg/kg,能滿足法規級精準檢測需求。其中,熒光檢測器因對黃曲a霉素等具有熒光特性的毒素靈敏度高,成為真菌毒素檢測的黃金配置。
(三)聯用技術:實現 “多毒素同時精準檢測"
針對復雜樣品中多種真菌毒素共存的問題,色譜 - 質譜聯用技術(如 LC-MS/MS、GC-MS/MS)應運而生。這類儀器結合了色譜法的高效分離能力與質譜法的精準定性能力:色譜部分將多種毒素分離后,質譜部分通過電離毒素分子、分析離子質量電荷比,實現對每種毒素的專屬 “身份識別",可同時檢測十余種甚至數十種真菌毒素,且能有效避免假陽性,是目前檢測精度最高的技術方案。

三、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結構:“毒素獵手" 的核心組件
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結構隨檢測原理差異較大,以下按主流類型拆解核心部件:
(一)免疫型檢測儀(酶聯免疫/膠體金)
1.光路系統:與全波長酶標儀類似,包含光源(LED燈、鹵鎢燈)、單色器(濾光片或光柵)和檢測器(光電二極管),用于捕捉免疫反應產生的吸光度或顏色信號。膠體金讀數儀多采用反射光檢測模式,適配試紙條的信號讀取。
2.樣品承載裝置:酶聯免疫型為微孔板架,支持 96 孔板批量檢測,具備自動定位功能;膠體金型為試紙條卡槽,部分機型支持連續進樣。
3.數據處理系統:嵌入式軟件內置標準曲線庫,可自動計算毒素濃度,支持數據存儲、導出及合規性報告生成(如符合 GB 2761 等國家標準要求)。
(二)色譜型檢測儀(HPLC為主)
1.樣品前處理輔助模塊:雖非核心檢測部件,但至關重要,包括固相萃取柱(凈化樣品)、超聲波提取儀(提取毒素)等,直接影響檢測準確性。
2.色譜分離系統:由高壓輸液泵(輸送流動相,壓力可達40MPa以上)、進樣器(精準注入樣品,進樣量誤差<1%)和色譜柱(核心分離部件,常用 C18 反相色譜柱)組成,實現毒素與基質的高效分離。
3.檢測系統:主流為熒光檢測器(針對黃曲a霉素、赭曲霉素等熒光毒素)和紫外 - 可見檢測器(針對嘔吐毒素等非熒光毒素),部分機型配備二極管陣列檢測器,可同時獲取多波長信號。
4.控制系統:專用色譜工作站,可設定流速、柱溫等參數,實時顯示色譜圖,自動計算峰面積與毒素濃度,支持數據追溯與審計追蹤。
(三)聯用型檢測儀(LC-MS/MS)
在 HPLC 基礎上增加質譜系統,包括離子源(將毒素分子電離為離子)、質量分析器(篩選特定質荷比的離子,如三重四極桿)和檢測器(捕捉離子信號),可實現毒素的精準定性與定量,結構最復雜但檢測性能強。
四、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應用領域: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防護
真菌毒素污染具有 “隱蔽性強、污染范圍廣" 的特點,真菌毒素檢測儀的應用貫穿于農產品生產、加工、流通全鏈條,成為多領域的 “安全衛士"。
(一)農產品與食品加工領域
這是檢測儀最核心的應用場景。在谷物行業,可檢測小麥、玉米中的嘔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,稻谷中的黃曲a霉素 B1.防范霉變谷物流入市場;在堅果與油料作物領域,重點檢測花生、核桃中的黃曲a霉素 B1.芝麻中的赭曲霉素 A,符合 GB 2761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》要求;在水果加工領域,檢測蘋果汁、果醬中的展青a霉素,葡萄酒中的赭曲霉素 A;在調味品行業,檢測醬油、醋中的黃曲a霉素 B1.保障發酵食品安全。
(二)飼料與養殖領域
真菌毒素會通過飼料進入動物體內,不僅導致畜禽中毒(如豬嘔吐、雞產蛋率下降),還會通過肉、蛋、奶進入人體。因此,飼料廠需用檢測儀檢測玉米、豆粕等原料中的嘔吐毒素、赭曲霉素 A,養殖企業則對成品飼料進行抽檢,防范 “毒素鏈傳遞"。
(三)海關與質檢領域
在進出口檢驗中,真菌毒素是重點檢疫項目。海關實驗室利用 LC-MS/MS 等高精度檢測儀,檢測進口谷物、堅果中的多種真菌毒素,確保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;質檢機構則通過抽檢流通領域食品,利用快速檢測儀實現批量篩查,及時查處超標產品。
(四)中藥材領域
中藥材在儲存過程中易霉變產生真菌毒素,如當歸中的黃曲a霉素、陳皮中的展青霉a素。藥監部門通過檢測儀開展中藥材質量抽檢,防范有毒的藥材流入藥用渠道,保障用藥安全。
五、使用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的要點與發展趨勢
(一)使用與維護核心要點
1.樣品前處理是關鍵:真菌毒素檢測的準確性高度依賴前處理 —— 需采用合適的提取溶劑(如甲醇 - 水溶液)、凈化柱(免疫親和柱凈化效果),避免基質干擾;樣品需研磨均勻,確保毒素充分提取。
2.儀器校準與質控:色譜型儀器需定期校準高壓泵(流速準確性)、檢測器(靈敏度)和色譜柱(分離效率);每次檢測需帶標準品繪制校準曲線,同時設置空白對照與陽性對照,驗證檢測有效性。
3.環境與耗材管理:色譜儀需在恒溫(20~25℃)、恒濕(40%~60%)、無振動環境下運行,避免影響色譜峰形;免疫檢測試劑需低溫儲存(2~8℃),避免反復凍融;色譜柱需用純溶劑沖洗后保存,防止堵塞。
(二)技術發展新趨勢
1.快速化與現場化:便攜式膠體金讀數儀、免疫層析試紙條檢測儀不斷升級,檢測時間縮短至 10 分鐘內,重量降至 1kg 以下,適配田間、倉庫等現場檢測場景,滿足 “即時篩查" 需求。
2.多毒素同步檢測:LC-MS/MS 技術實現 “一次進樣檢測 20 + 種真菌毒素",如同時檢測黃曲a霉素 B1、嘔吐毒素、玉米赤霉烯酮等,大幅提升檢測效率;酶聯免疫法也推出多聯檢測試劑盒,適配通用酶標儀實現批量篩查。
3.智能化與自動化:機型集成自動前處理系統(如自動固相萃取儀),實現 “樣品進 - 結果出" 全流程自動化;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儀器狀態遠程監控、數據自動上傳至監管平臺,助力智慧監管。
4.微型化與低成本: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的微型檢測儀逐漸興起,體積僅為傳統儀器的 1/10.耗材用量減少 90%,降低檢測成本,適合基層實驗室普及;生物傳感器技術(如量子點免疫傳感器)的應用,進一步提升了檢測靈敏度與穩定性。
5.綠色化與高效化:前處理技術向 “無溶劑化" 發展,如采用 QuEChERS 方法(快速、簡便、經濟、高效、穩定、安全)替代傳統溶劑提取,減少環境污染;色譜柱技術升級,實現更快分離速度(如超高效液相色譜 UPLC,分離時間縮短 50%)。
真菌毒素含量測定儀以 “微量檢出、精準定性" 的核心能力,構筑起食品安全的 “隱形防線",從源頭阻斷真菌毒素對人體的危害。隨著技術的迭代,它正朝著 “更快、更準、更便攜、更智能" 的方向發展,既能滿足實驗室高精度檢測需求,也能適配基層現場快速篩查場景。在食品安全法規日益嚴格、公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,這一 “毒素獵手" 必將在農產品安全、食品加工、進出口檢驗等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,守護每一份餐桌安全。
上一篇:全自動電位滴定儀的應用場景介紹
下一篇:酶標儀的應用領域與使用注意事項